跟大家聊下吃苦这个话题


中国孩子应该从小听到大的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在长大接触到更多自媒体和信息流之后听到的又全是“如果你喜欢吃苦 那就只有吃不完的苦”,往上对于吃苦的定义好像都非常极端,两极分化严重。

以我自身经历来讲,普高名校刷题到凌晨五点起来的实验班和随意化妆恋爱的私人教学国际学校我都读过;工作方面小黑工做过,正儿八经负责某块业务有自主权的也干过。

综合来讲,可谓是有过“吃得苦中苦”的经历,也有别人眼里闲散的“反吃苦”时光。@hoidya_ 曾经就问过我,为啥我好像某一段时间忙到他都无法想象我是怎么度过的,另一段时间好像又chill到完完全全的闲云野鹤状态。

确实是这样,在遇到一个不错的机会的时候,哪怕再忙再累,我好像也会push自己坚持住去做好,前提是这个机会有成长空间,包括金钱,经验,门槛,自由度各个方面;这样的“吃苦”才是有意义的,也是为什么我会在边修双学位,边保奖学金,边两地几乎全职办公和上学,且完全是我没做过的行业。我一直鼓励大家在毕业前最好有过至少一到两段完整的工作经历。

那哪种苦是没苦硬吃呢?比如小黑工,比如在经济能承受的范围内,为了省钱自己亲力亲为去做很多事然后把自己累到,影响到做别的更重要的事情的状态(例如搬家,例如通勤等等)。我不是站在一个自以为高高在上的视角,不接地气的judge,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楚和做某件事的原因。这里的没苦硬吃也是奠定在你吃过一定的苦有一定原始积累之后,只是很多人分不清吃“这种苦”的界限在那里,当他们其实有一定能力摆脱目前的这种“生活的苦”,去吃更高等级“自我成长的苦”时,他们意识不到,继而继续吃着没有意义的“生活的苦”。

举个例子,你想跟我一样半工半读还要炒币,但发现自己很难balance好生活的平衡。如果全身投入工作,学业和炒币就会跟不上;如果更侧重学业或炒币,工作就没办法完成;如果三个都侧重,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就没办法保证。如果在这种困境下,该如何做选择。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叫“cost-benefit analysis”,即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该政策的total cost和total benefit,这里就很适用。如果你的工作是小黑工或非常事务性,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优先于你有不错的gpa和好文凭带来的优势,你又没有办法全都兼顾好,但仍然耗着自己去兼顾,最后没有给你带来实质性的成长还影响到了原本的路径轨迹,这里就有点没苦硬吃了,不是你足够累才代表你做的事有意义有成就感。同理,如果这份工作对你个人成长很大,或job title足够响亮,可以cover掉哪怕没有好gpa的问题,那么此时侧重于工作,gpa凑合着能过,也没啥毛病。这样的兼顾的累,吃得苦,才是有意义的。

对于在工作层面上“生活的苦”和“自我成长的苦”边界比较模糊,简单理解好比你做第一份“小黑工”是为了填补空白简历,找到第二份有成长空间的工作,那这里小黑工的苦是有意义的,同时你能尽可能多的摸清该行业,该职业的体系,工作内容和工作流,而不是只知道埋头做dirty work然后下班瘫痪。工作实质性内容一样,带来的成长不一样,“吃的苦”的本质也不一样。同样,如果你的第一份小黑工只是为了找到第二份小黑工,那这种无意义的苦不吃也罢。

代入到生活上,为了节省一些搬家/清洁费用自己亲力亲为然后累倒,工作不在状态,然后因为太累开始emo,开始怨天尤人然后逐步进入到玉玉,省下来的钱的价值是不是不如你所承担的后果?跟上述的例子一样,为了看起来很辛勤很努力,猛打小黑工,既对未来职业生涯帮助不大,又没办法兼顾好学业,还落个累到玉玉的结局,这种就是所谓的“只要你爱吃苦 就有吃不完的苦”

最近很忙,又想去海岛躺平休息了🥱
EPT1.88%
WORK0.54%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