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虚拟货币发行者的法律风险:从一起诈骗案看ICO监管现状
虚拟货币发行的法律风险探讨
近期,一则关于虚拟货币发行涉及刑事案件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一名00后大学生在海外某公链上发行了一种非主流加密货币,随后因撤回流动性而被我国司法机关以诈骗罪定罪处罚。这类案件在加密货币领域并不罕见,但仍然引发了人们对于发行非主流加密货币是否构成犯罪的讨论。
案件概述
2022年5月,一名叫杨某某的大四学生在某海外公链上发行了一种名为BFF的加密货币。他先是添加了流动性,然后在短时间内撤回,导致币值大幅贬值。一位投资者罗某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随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罪立案调查,并于同年11月将杨某某抓获。
法律争议
检察机关认为,杨某某通过创建与另一项目名称相同的虚拟币,并利用自身资金作为诱饵,引诱被害人投资后迅速撤资,构成了诈骗行为。然而,这一观点存在争议。
有观点认为,本案并不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被害人是否真正陷入错误认知存疑。交易记录显示,被害人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交易,这更像是使用自动化交易程序的结果,而非手动操作。
被害人可能是职业交易员。其交易记录显示有大量类似操作,表明其可能是专业的加密货币交易者。
缺乏明确的欺骗行为。虽然杨某某的行为存在争议,但难以证明其有明确的欺骗意图。
法律风险提示
尽管在本案中杨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存在争议,但发行非主流加密货币仍然面临着多重法律风险:
非法经营罪:未经许可从事金融业务可能构成该罪。
非法集资类犯罪: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ICO行为可能被视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赌博类犯罪:某些加密货币交易模式可能被认定为变相赌博。
结语
加密货币领域的法律规制仍在不断完善中。对于参与者而言,应当充分认识到相关行为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谨慎行事。同时,司法机关在处理相关案件时,也需要对加密货币的特性和交易模式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做出更加公正、合理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