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交易所 Nivex 的机遇:“Project Crypto”计划引领的混合创新趋势

robot
摘要生成中

一、SEC 启动“Project Crypto”,加密行业进入关键转型期

2025年7月3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Paul S. Atkins在华盛顿发表了名为《美国在数字金融革命中的领导力》的演讲,正式宣布启动监管改革计划“Project Crypto”。该计划涵盖加密资产分类与发行、证券与非证券资产的共存交易、代币化资产的托管与交易规则修订、DeFi合规路径以及创新豁免机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Project Crypto”提出了“超级应用”(Super App)平台的构想,即允许金融机构通过一个平台同时提供传统股票交易、加密货币交易、稳定币支付、DeFi借贷、NFT交易等全面的金融服务。

“Project Crypto”的推出标志着美国政府在加密监管上实现了根本性转变。此前美国市场的金融服务长期受限于多种牌照壁垒,不同金融服务必须通过不同的平台实现,而超级应用的概念彻底打破了这一限制。这不仅意味着金融用户的资产可以更自由地在传统与链上资产之间转换流通,也意味着资产组合、支付结算和投资体验将迎来质的飞跃。

作为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重要落地政策,“Project Crypto”明确释放出监管环境加密友好的强烈信号。这一变化不仅大大提升了美国在全球加密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也为传统金融机构和加密初创公司打开了巨大的融合创新空间。

二、加密领域混合创新趋势的兴起

与此同时,近期在一级投资市场备受青睐的加密项目,普遍采用了Web3技术与Web2成熟商业逻辑相结合的“混合创新”模式。例如,将传统ETF搬到链上、使用AI技术在链上实现量化基金,以及打造使用体验类似于传统支付钱包的比特币钱包应用等等。

混合创新兴起背后有三个核心原因。首要原因是纯原生链上项目逐渐遭遇增长瓶颈。链上用户规模有限,商业模式过于依赖Token激励,叙事和业务设计往往陷入圈层内卷,难以实现持续增长。同时监管环境日益友好,例如BTC、ETH的ETF现货产品顺利通过审批,GENIUS、CLARITY法案相继出台,华尔街主流金融机构纷纷入场,这使得加密资产从小众投机逐步变为主流的金融投资标的。最后,用户需求趋于成熟,不再过度关注项目是否去中心化,而更关心实际投资收益、安全性和便捷性,这推动了加密产品向用户友好、简单实用的方向转型。

三、创业者的战略转型方向

随着监管政策逐渐明朗,加密行业创业者需要从过去单纯追求技术创新与理念驱动,转向以用户实际需求和体验为核心的融合创新模式。投资理财、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保险、征信、供应链金融、跨境贸易结算等传统金融细分领域,逐渐成为Web3技术创新落地的重要场景。创业者应当注重利用Web3技术在后台优化成本效率、透明度和安全性,而用户前端体验则更加贴近于传统金融,确保用户能够以极低的学习成本快速接受和使用这些融合创新的产品。

四、Nivex 的战略应对与核心竞争力建设

面对这种趋势,Nivex早已进行战略布局,持续发挥自身AI策略的核心能力。通过AI策略引擎,Nivex将多维链上数据、资产轮动趋势和风险管理能力深度融合,帮助用户在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进行智能、高效的资产配置和管理。

与此同时,Nivex也在计划逐渐扩大AI策略覆盖的资产类别,从BTC、ETH扩展到链上ETF、稳定币收益产品等多元资产组合,全面升级为一体化的“混合资产操作系统”。在Nivex平台上,用户只需一个账户即可进行多种资产组合管理,极大提升了用户交易的便利性和资产管理效率。

在合规层面,Nivex积极响应“Project Crypto”政策导向,主动搭建合规基础设施,申请多种监管所需牌照。同时,Nivex也会开放AI策略引擎API与SDK接口,为银行、券商、支付平台、钱包等传统金融和科技合作伙伴提供策略支持与合规解决方案,使其能够快速进入Web3领域。

五、拥抱新时代,Nivex 构建长期竞争优势

“Project Crypto”监管新政与Web3领域的融合创新趋势正在推动整个加密行业从过去的单一技术炫技和理念传播阶段,进入更加务实、更贴近传统金融用户体验的成熟化阶段。

Nivex积极响应这一趋势,将自身AI策略能力、资产融合和合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战略核心,不断拓展生态合作伙伴关系,力争成为新型“超级应用”时代中不可或缺的战略节点,帮助广大用户在加密金融新时代轻松实现智能化资产管理。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