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NERO发帖挑战# 秀观点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Gate NERO生态周来袭!发帖秀出NERO项目洞察和活动实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优质发帖用户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参与:
1️⃣ 调研NERO项目
对NERO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NERO生态周相关活动,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NERO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以下活动链接):
NERO Chain (NERO) 生态周:Gate 已上线 NERO 现货交易,为回馈平台用户,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余币宝已上线 NERO,邀您体验。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质量帖子Tips:
教程越详细、图片越直观、互动量越高,获奖几率越大!
市场见解独到、真实参与经历、有带新互动者,评选将优先考虑。
帖子需原创,字数不少于250字,且需获得至少3条有效互动
Cipher解读RGB++: UTXO模型如何赋能BTCFi与比特币生态
对话 RGB++ 提出者 Cipher:我眼中的 RGB++ 和 UTXO 以及 BTCFi
2024年7月22日,极客Web3邀请到了CKB联创及RGB++提出者Cipher,就RGB++与UTXO体系、CKB本身和比特币生态进行了一系列交流。Cipher谈到了自己的经历、RGB++ Layer与UTXO模型对BTCFi的意义,以及对CKB和比特币生态的看法。本次访谈涉及的具体问题包括:
以下为本次访谈的文字版记录。
Faust:首先请Cipher来自我介绍一下?
Cipher: 我最早接触区块链是在2013年,因为参与比特币挖矿而入圈,那时候挖矿还没那么卷,结果我第一次买矿机就遇到了黑心厂家。到了14~15年时,因为比特币价格波动很大,我写了个自动炒币的程序,赚了一点钱。15年底熊市来了,我暂时离开了币圈,当时我还没有建立起信仰,只是投机。
到了2016年,我正式进入了区块链行业,进了体制内的区块链研究院,参与了央行的数字货币及联盟链的开发,职位是产品负责人。期间我还写了一些白皮书,以及行业早期的隐私保护文件,以及数字产权相关的专利。
18年的时候,我彻底意识到联盟链是错误的方向:所有的联盟都会有盟主,有盟主就没必要去用区块链,如果是国字头下面的联盟链就更没意义了,只是盟主的一言堂。后面我的工作重心转向无需准入许可的公链。机缘巧合下,我和几个伙伴参与了CKB的早期建设,我当时负责产品和一部分研究工作。
大概到了2021年,我逐渐从CKB基金会独立出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做CKB生态内的周边项目,比如JoyID这种。目前JoyID有了超过50万的用户,可以说是业内最完善的Passkey钱包,虽然Passkey本身在设备兼容性上存在一些限制,但我们的钱包还是很好用,可以直接免手机号邮箱和助记词,在安全模型上是非托管型钱包。
到了2023年的铭文之夏,整个比特币生态开始回暖,甚至文艺复兴。今年2月中旬,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即RGB++,愿景是给BTCFi创造原生的智能合约环境,同时不丧失比特币的安全性。对此我们迅速成立了专向小组,赶在今年4月比特币减半前上线了RGB++协议,效果还不错。同时CKB生态内的一些项目,包括DEX、Launch pad、算稳也都陆续上线了。整体上看,RGB++生态正处于蓬勃向上的阶段。
在解决了对BTC的功能拓展问题后,我们又把目光聚焦在了扩容等方面。4月份我们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去做启动UTXO公链或比特币二层的UTXO Stack。至于为什么选择UTXO模型,最核心的是比特币本身就是UTXO模型,而且和以太坊差异甚大,如果在比特币上做Layer2,状态转换证明、跨链、资产强制退出和DA等部分该怎么实现?如果照搬以太坊的账户模型和Rollup那套思路,很难得到好结果。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照搬以太坊的思路到比特币上,很难有善终。
UTXO Stack目前完成了第一轮融资,第二轮融资也在进行,虽然近期比特币生态的热度有所下滑,但我们还是很有信心,愿意把大旗扛起来,为BTCFi搭建近乎原生的功能拓展与可编程生态。目前我们做了更多关于市场和商务层面的工作,一些生态相关的活动也会接踵而至,大家可以期待这方面的进展。
雾月:UTXO Stack和RGB++Layer是什么关系?两者好像有从属的关系?这方面可以好好介绍下?
Cipher: 二者的关系可以分两个角度来介绍。从品牌角度看,RGB++Layer是隶属在UTXO Stack大品牌下的产品;从技术角度看,RGB++Layer利用同构绑定给BTCFi增加了智能合约执行层。同构绑定不但适用于BTC和CKB,还适用于Cardano、Fuel和Sui等广阔的公链生态,只要和UTXO沾边即可。
至于UTXO Stack有点类似于OP Stack,可以用于快速启动BTC Layer2,它直接附带同构绑定功能,可以将主网的BTCFi资产通过Leap的方式转移到Layer2上去做交易。OP Stack的智能合约跑在以太坊上,UTXO Stack的智能合约跑在RGB++ Layer上。
回到两者最终的从属关系和优先级,这涉及到一个逻辑问题:所有L2成立的前提,基本都是L1已经足够拥堵,或者是L1功能有限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目前来说,比特币+ RGB++layer构成的这样一个智能合约层上,还没涌现出那么多资产和应用,所以我们希望把新的开发者和用户先引导到RGB++Layer上,去做Defi应用、交易平台和资产发行,把BTCFi生态先发展起来再深入去做L2的工作。只有等到BTCFi本身有足够的热度,BTC扩容才能成为真正的需求,这时UTXO Stack的推出就水到渠成了。
Faust:这里您提到BTC二层的事,近期我们从一些渠道得到的消息也是认为,BTC Layer2到了阶段性谷底,更多人或机构把注意力放到了BTCFi这块。但很多BTCFi只是WBTC的模式,把比特币桥接到其他公链或者比特币侧链上去,根本就不BTC Native。在您看来,BTCFi和WBTC这种东西的真正区别在哪里?
Cipher: 我一贯的观点是,EVM系的BTC Layer2天花板很低,理由很简单,用EVM的话就不是在为比特币壮大其生态,而是把BTC引入到其他生态。我们知道,比特币主网上很难实现智能合约,TPS也高不了,那有个很简单的办法:把比特币桥接到别的地方。这样看着可以解决问题,实际却避开了最核心的东西:
在这种方式下,比特币自己的生态根本就没有得到发展,比特币矿工收入、链上数据之类的不会有任何变化,你做的只是最简单的资产桥出,桥出之后你就能得到新故事新场景吗?显然不能。因为你做的所有事情,是WBTC和以太坊生态很早就做了的,没有任何创新,只不过多创建了一种BTC桥接资产。那么你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同样是EVM,难道你还能超越以太坊上已经存在的DeFi体系吗?EVM系的比特币二层短期内可能因为空投预期而创造出虚假的繁荣,但长期发展很容易受限。能够长期影响并赋能比特币生态的,一定是更原生、基于UTXO的Layer2。
而所谓原生BTC二层,其吸引人的点不在于什么正统性,而是这种"原生"可以为比特币生态带来更有趣的场景。比如说,RGB++有一种技术叫无桥跨链Leap,BTCFi资产可以在L1到L2或L2之间来回跳转,这种方式可以不需要依赖于传统跨链桥的Lock-Mint范式,可以规避传统跨链桥的很多风险,在跨链响应速度以及流动性聚合上也有很大优势,可以为Defi生态带来很大便利。Leap功能从4月就开始上线了,很多用户都在享受着该技术带来的便捷。这个就是比特币原生方案带来的创新之一。
此外还有一点,是否有BTC原生属性也会影响受众。比如,很多BTC持有者连Metamask都不怎么喜欢用,更喜欢用BTC生态里已有的主流钱包。虽然有一些所谓的AA方案,可以让比特币钱包在EVM应用层去做账户抽象,但这种方式存在各种问题,会阻碍BTC持有者的进入。而像我们这种基于UTXO的二层方案,直接支持用比特币钱包来交互,它的AA实现方式更贴近底层,用户可能都感知不出来,这非常便捷,更简单,更易用,更无缝。
此外我们知道,UTXO模型是"链下计算,链上验证",这种模式特别适合intent驱动的交易场景。所谓intent就是,我这笔交易只告诉系统,我愿意付出什么,需要得到什么,但中间怎么调用智能合约、怎么设置函数参数等,我根本就不用操心,我把我想要的input和output结果放链上去验证了即可。如果要在以太坊上做Intent场景,可能需要Operator、Aggregator等一系列组件,比较臃肿,但在UTXO世界就很简单。这也是UTXO二层相较于EVM二层的特色。总之,我们比较看好UTXO能为Layer2催生出的新DeFi场景。
Faust:RGB++Layer和BTC的主要结合点都有什么,哪些场景最重要?接下来RGB++和CKB最核心的生态布局以及路线图包括什么?
**Cipher:**二者的结合主要还是在于各种应用场景。有一些场景刚才已经讲到了,下面再举一些例子。我们知道以太坊生态里闪电贷很有存在感 ,它可以在一笔交易内连续调用一系列合约,得到交易结果并向借贷平台展示:我向你借出的资产和利息都能在瞬间返还给你。我们可以利用链上闪电贷快速进行各种金融活动,但在UTXO世界里是没有闪电贷的,但却有其他东西。
比如,UTXO有合约脚本嵌套的机制,可以连续生成一系列交易,简化用户的交户流程,上一笔交易的输出结果,可以直接作为下一笔交易的输入参数,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快速生成一批首尾彼此衔接的交易指令。那我举个例子,比如现在要做一个跨链DeFi,先把资产从A链跨到B链,再去DEX里卖掉一半,之后与没卖的那部分Token组成一个LP对,放到流动性池里。这四步操作在RGB++Layer的智能合约框架里,可以用上面说的合约脚本嵌套方式来一键式的实现。这意味着上述一整套流程,用户只需要操作一次,剩下可以由去中心化智能合约自动操作完成。
还有一个明确的结合点,就是IB0,即通过比特币来融资。当然这也不是一件新鲜事了,以太坊就是走的这种融资方式,早期是一个比特币可以换一万还是两万以太坊。但是过去IB0的问题就在于,虽然跟IC0同样是融资,但资产融完却并没有什么玩法。我举个例子,像一些IC0,它有一个明确的价格曲线,比如前100-200个区块往后,购买价格呈现阶梯式的上升或下降,还有的是最开始买的人需要锁一个月,最后一个买的人可能需要锁三个月。再比如多锁一个月多给50%的币,锁一年多给100%,类似这样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此前,这类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