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NERO发帖挑战# 秀观点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Gate NERO生态周来袭!发帖秀出NERO项目洞察和活动实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优质发帖用户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参与:
1️⃣ 调研NERO项目
对NERO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NERO生态周相关活动,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NERO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以下活动链接):
NERO Chain (NERO) 生态周:Gate 已上线 NERO 现货交易,为回馈平台用户,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余币宝已上线 NERO,邀您体验。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质量帖子Tips:
教程越详细、图片越直观、互动量越高,获奖几率越大!
市场见解独到、真实参与经历、有带新互动者,评选将优先考虑。
帖子需原创,字数不少于250字,且需获得至少3条有效互动
虚拟货币案件价值认定困境:监管政策影响下的司法实践探索
虚拟货币案件中的价值认定困境
近年来,涉及虚拟货币的刑事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除了常见的洗钱、诈骗、传销等复杂案件外,个人之间的虚拟货币纠纷也逐渐增多。这些案例为相关刑事案件的辩护和侦办提供了有益思路。
本文将通过一起投资纠纷引发的诈骗案例,探讨涉虚拟货币刑事案件中的价值认定问题。
案情概要
2018年6月至7月间,郑某以协助王某投资区块链项目为由,在北京市朝阳区骗取王某32枚比特币和1000多枚以太币。郑某将所得比特币转售获利164万余元。案发后,郑某主动归案。
法院审理后认定,郑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构成诈骗罪。最终判处郑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二十万元。
虚拟货币价值认定的困境
在涉虚拟货币的诈骗或集资诈骗案件中,准确认定涉案金额是一个关键问题。实务中存在多种做法,如以被害人购入价格、犯罪嫌疑人销赃价格、市场交易价格或第三方机构评估价格等作为依据。
然而,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在该案中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价值问题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监管政策影响,不宜在个案中直接认定。"法院最终以被告人郑某的销赃所得164万余元作为涉案金额。
政策背景与实务困境
2021年9月,国家多部委联合发布的监管政策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其中包括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定价服务。这一政策引发了司法实务中的争议。
一些观点认为,司法机关或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价格认定属于司法活动,不受上述禁令限制。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该政策是全面禁止性规定,未对司法活动作出豁免,因此司法机关的定价行为也可能违反现行监管政策。
解决思路
朝阳区法院的做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原则上不主动进行涉案虚拟货币的价值认定。在存在销赃金额的情况下,优先以此确定涉案金额。如无销赃金额,则可考虑按购入价格、处置变现金额或司法鉴定评估金额等顺序认定。
只有在确实无法通过其他方式确定涉案金额,且该金额对定罪量刑至关重要时,司法机关才可能主动对涉案虚拟货币进行定价。
结语
虚拟货币给法律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这种困境源于监管者对虚拟货币认知的局限性,试图通过简单的监管文件全面管控虚拟货币。然而,这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给执法和司法活动造成了诸多困扰。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相关监管政策进行修订。如何修订以及具体修订内容,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