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爲偶像應援 · Gate送你直達 Token of Love! 🎶
家人們,現在在Gate廣場爲 打 Token of Love CALL,20 張音樂節門票等你來瓜分!🔥
泫雅 / SUECO / DJ KAKA / CLICK#15 —— 你最期待誰?快來一起應援吧!
📌 參與方式(任選,參與越多中獎幾率越高!)
1️⃣ 本帖互動
點讚 & 轉發本帖 + 投票你最愛的藝人
評論區打出 “我在 Gate 廣場爲 Token of Love 打 Call !”
2️⃣ 廣場發帖爲 TA 打 Call
帶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發帖內容任選:
🎵 最想現場聽到的歌 + 心情宣言
📣 應援口號(例:泫雅女王衝鴨!Gate廣場全員打 Call!)
😎 自制表情包/海報/短視頻(加分項,更容易中獎!)
3️⃣ 推特 / 小紅書發帖打 Call
同樣帶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內容同上,記得回鏈到表單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008
🎟️ 獎勵安排
廣場優質發帖用戶:8張門票
廣場幸運互動用戶:2張門票
Twitter 優質發帖用戶:5張門票
小紅書優質發帖用戶:5張門票
📌 優質帖文將根據文章豐富度、熱度、創意度綜合評分,禁止小號水貼,原創發帖更易獲獎!
🕒 8
自行車+ChatGPT主打“陪伴”?感覺哪裡怪怪的
幾天前,名為Urtopia的電助力單車(E-Bike)品牌發布了世界上首款搭載的ChatGPT的自行車。利用藍牙音箱當“嘴替”,這家電單車廠商宣傳稱,“你可以和自行車進行對話溝通,就像有了一位私人助手”。
汽車加裝GPT,語音助手能夠幫忙開空調、關窗戶,自行車用上GPT能幹啥?按照Urtopia的說法,它是一個能和你談天說地的“朋友”。
雖然ChatGPT代表著前沿科技和智能化,但簡單粗暴地加上GPT,真能給產品加分嗎?按照這個思路,沒準未來還會出現會說話的電冰箱,冷不丁來句經典提問“把大象裝冰箱分幾步?”仔細一想,讓ChatGPT當騎車“陪聊”,這事兒好像用手機和藍牙耳機就能解決。
自行車也跟風首載ChatGPT
整個世界都在為ChatGPT著魔,尤其對於各類產品製造商來說,好像不加點AI相關的新功能就落伍了。
前不久,梅賽德斯-奔馳就把ChatGPT集成到車機上,以實現更好的人車交互體驗。汽車圈隨即刮起了GPT上車的颶風,把握這次重新定義人車關係的機會。
具備語音交互功能的汽車引入ChatGPT更像是向智能化的升級,沒人覺得突兀。但自行車也上ChatGPT,畫風瞬間奇怪起來。
7月2日,電助力單車(E-Bike)品牌Urtopia發布了一款全新的全碳纖維智能電動自行車,名為Fusion。這家製造商把它稱為“有思想的自行車”,因為它接入了ChatGPT。
自行車上的ChatGPT能幹什麼?來看看Urtopia公司的宣傳語,“它是藝術和科技的完美結合,通過使用Open AI的技術,騎行者可以享受到一種無與倫比的騎行體驗,彷彿在身邊擁有了一位私人助手。可以和自行車進行對話溝通,詢問路線,以至討論專業話題。”
想必你也想看看,這款“有思想的自行車”長啥樣?別急,圖來了。
從外觀上看,Fusion自行車與去年火過一陣的公路自行車有點像,不同的是,它有電動助力,還能開口說話。
科技感體現在車把手中間的LED點陣屏上,如下圖所示,在騎行過程中,它會以箭頭的方式進行實時導航,車把右側的“圓形鈕”則是和老款iPhone手機相似的指紋解鎖按鈕,輕觸即可啟動單車的電機,在騎行中提供電助力。
ChatGPT的“嘴替”則是一個車身自帶的藍牙音箱,與它的交互方式應該與人們平常使用小度、天貓精靈等智能音箱相似。官方介紹稱,這款智能電單車支持聯網和OTA升級,如何联網還不得而知,畢竟單車的使用場景是在戶外,有時還會在手機信號不佳的地域,這款車的智能音箱和ChatGPT能否時刻保持在線狀態,還要打個問號。
和自行車對話有必要嗎?
Urtopia在官網上提及其ChatGPT交互功能時表示,語音是你永遠不會忘記的唯一命令,也是一種更直觀、更安全的交互方式,“就像和你的朋友一樣與它交談”。
官方勾勒出的場景中,ChatGPT的作用更像是騎行中的伙伴,可以邊騎車邊和它聊天。
腦補一下畫面:到了某個地方,你跟ChatGPT說,這地兒風景可真好啊,它大概會回复說,“祝你有個美好的旅程”。當你騎累了,說出“太累了”的時候,它會告訴你“如果你感到累了,您可以停下來休息一下,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助於你精力充沛”。
儘管ChatGPT多輪對話的能力很強大,但面對“官方感”十足的回复,你恐怕很難提起太多和它聊天的興趣。換句話說,當前無論ChatGPT應用在編程、創作還是車機上,它的功能性才是首位,陪伴實在不夠打。
之所以汽車需要ChatGPT這樣的語音助手,是因為它在司機高速駕駛中也能輔助操控汽車的軟硬件,比如開關空調、燈光,進行導航、打開輔助駕駛系統等等,汽車軟硬件的豐富性決定了語音助手可以做很多事,甚至能夠扮演“副司機”的角色,這使得它的存在感越來越強。
而在電動自行車上,ChatGPT能夠發揮的空間則局限很多,倘若只是讓它當一個不那麼合格的“陪聊”,著實顯得有點雞肋,唯一有實用性的場景可能是導航。
電動自行車效仿汽車廠商,玩起“+ChatGPT”概念,多少顯得有點東施效顰。這背後反映出E-Bike賽道玩家對智能化、科技感的偏執追求。
E-Bike是近年來在歐美市場火熱起來的新興賽道,尤其在德國、荷蘭等具有戶外文化積澱的國家,電動自行車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歡迎。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歐美國家市場E-bike銷量由250萬輛增至640萬輛。相比之下,2020年中國E-bike銷量僅為14萬輛。
Urtopia品牌的創始人張波作為一名“海歸”和騎行愛好者,於2021年創立了深圳哲輪科技有限公司,投身E-Bike領域,產品銷售主要面向海外市場。當時,Urtopia提出打造“兩個輪子的可穿戴設備”概念,對智能化的強調不言而喻。從已上線產品來看,Urtopia電單車實現了指紋解鎖、運動警報、GPS跟踪、車載導航、數據統計及分享等功能。
相比加裝ChatGPT這個“噱頭感”更強的動作,上述功能顯然更加貼合智能電單車的騎行運動場景需求,也對產品競爭力的提升更實在、有效。
人工智能時代已來,萬物“+AI”成為發展趨勢,但簡單粗暴地相加,效果可能並不盡人意。試想,有一天你家裡的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機也加了ChatGPT,冷不丁地告訴你“主人,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助於精力充沛”,你會作何感受?
“互聯網+”那波泡沫破裂潮其實也才剛過去沒多久。 AI時代,產品與之結合,顯然需要更多的思考。對話只是ChatGPT的外在表現形式,它的強大在於對自然語言理解後能夠做替代初級工作的能力,比如總結整理文字、基礎編程、初級的邏輯運算,將這些能力背後的大模型結合具體場景再訓練,才能發揮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