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審視穩定幣:去中心化的衰落與新興挑戰穩定幣一直是加密貨幣領域的焦點。除了投機之外,它是少數幾個在加密市場中找到明確產品市場契合的產品之一。目前,業內普遍預計未來五年內將有數萬億美元的穩定幣流入傳統金融市場。然而,表面的繁榮並不意味着一切都是完美的。## 穩定幣的三難困境新項目通常會用圖表來展示自己相對於主要競爭對手的優勢。但最近一個引人注目的趨勢是去中心化程度的明顯下降。隨着市場的發展和成熟,可擴展性需求與早期的去中心化理想發生了衝突。然而,在這兩者之間應該能找到一個平衡點。最初,穩定幣的三難困境基於三個核心概念:1. 價格穩定性:維持與特定資產(通常是美元)掛鉤的穩定價值2. 去中心化:避免單一實體控制,實現抗審查和無需信任3. 資本效率:無需過多抵押即可維持掛鉤然而,經過多次備受爭議的實驗,可擴展性仍然是一個巨大挑戰。因此,這些概念正在不斷演變以適應新的現實。近年來,一些主要穩定幣項目的戰略已經超越了單純的穩定幣範疇,發展成爲更廣泛的產品生態系統。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去中心化的概念逐漸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抗審查性這一更有限的特徵。雖然抗審查是加密貨幣的一個基本特性,但它只是去中心化概念的一個子集。這種轉變反映了最新一代穩定幣項目(除了少數例外如Liquity及其分叉)普遍存在的中心化特徵。即使這些項目利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通常仍有一個核心團隊負責管理策略、尋求收益並將其分配給類似股東的持有者。在這種模式下,可擴展性主要來自於收益的數量,而非DeFi生態系統內部的可組合性。真正的去中心化似乎正在讓位於更加務實的方法。## 現實的挑戰2020年3月12日,新冠疫情引發的市場暴跌暴露了DAI等去中心化穩定幣的脆弱性。此後,許多項目轉向使用USDC作爲主要儲備,這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了在Circle和Tether主導的市場中,完全去中心化的困難。同時,像UST這樣的算法穩定幣實驗也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監管環境的收緊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與此同時,機構級穩定幣的興起也削弱了對實驗性方案的興趣。在這種背景下,Liquity因其智能合約的不可變性和純粹使用以太坊作爲抵押品而脫穎而出。然而,它在可擴展性方面仍然面臨挑戰。Liquity最近推出的V2版本通過多項升級增強了掛鉤安全性,並在鑄造新穩定幣BOLD時提供了更靈活的利率選擇。但其增長受到了多個因素的限制,包括相對較低的貸款價值比(LTV)和缺乏大規模分發模型。盡管總鎖定價值(TVL)有限,Liquity及其分叉項目在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仍然佔據重要地位,目前V1和V2版本的總TVL達到3.7億美元。## 監管與創新的平衡最近提出的《Genius法案》可能會爲美國的穩定幣市場帶來更多穩定性和認可度。然而,該法案主要關注由獲得許可和受監管實體發行的傳統、法定支持的穩定幣。這意味着去中心化、加密抵押或算法穩定幣可能會落入監管灰色地帶或被完全排除在外。## 價值主張與分發策略穩定幣項目正在採取不同的策略來創造價值和擴大市場份額:- 一些混合型項目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旨在拓展傳統金融領域- 部分Web2.0公司推出的穩定幣試圖通過吸引原生加密用戶來擴大其潛在市場- 一些項目專注於底層策略,如現實世界資產(RWA)或Delta-Neutral策略,以實現可持續回報這些項目的共同點是,盡管程度不同,它們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中心化特徵。即使是專注於DeFi的項目,也往往由內部團隊進行管理。新興的區塊鏈生態系統(如MegaETH和HyperEVM)爲穩定幣創新提供了新的機會。一些項目正在探索如何在這些新平台上逐步實現去中心化,同時利用"新奇效應"來吸引用戶。## 未來展望中心化並非完全負面。對於項目來說,它提供了更簡單、可控和可擴展的管理方式,也更容易適應監管要求。然而,這種趨勢與加密貨幣的原始理念存在衝突。真正的抗審查性和用戶資產所有權仍然是中心化穩定幣難以完全保證的特性。因此,盡管新興的替代方案很有吸引力,我們也不應忘記最初的穩定幣三難困境:價格穩定性、去中心化和資本效率。在追求創新和市場份額的同時,如何在這三個方面取得平衡將是穩定幣項目面臨的持續挑戰。
穩定幣困境:去中心化衰落與新興挑戰的博弈
重新審視穩定幣:去中心化的衰落與新興挑戰
穩定幣一直是加密貨幣領域的焦點。除了投機之外,它是少數幾個在加密市場中找到明確產品市場契合的產品之一。目前,業內普遍預計未來五年內將有數萬億美元的穩定幣流入傳統金融市場。
然而,表面的繁榮並不意味着一切都是完美的。
穩定幣的三難困境
新項目通常會用圖表來展示自己相對於主要競爭對手的優勢。但最近一個引人注目的趨勢是去中心化程度的明顯下降。
隨着市場的發展和成熟,可擴展性需求與早期的去中心化理想發生了衝突。然而,在這兩者之間應該能找到一個平衡點。
最初,穩定幣的三難困境基於三個核心概念:
然而,經過多次備受爭議的實驗,可擴展性仍然是一個巨大挑戰。因此,這些概念正在不斷演變以適應新的現實。
近年來,一些主要穩定幣項目的戰略已經超越了單純的穩定幣範疇,發展成爲更廣泛的產品生態系統。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去中心化的概念逐漸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抗審查性這一更有限的特徵。
雖然抗審查是加密貨幣的一個基本特性,但它只是去中心化概念的一個子集。這種轉變反映了最新一代穩定幣項目(除了少數例外如Liquity及其分叉)普遍存在的中心化特徵。
即使這些項目利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通常仍有一個核心團隊負責管理策略、尋求收益並將其分配給類似股東的持有者。在這種模式下,可擴展性主要來自於收益的數量,而非DeFi生態系統內部的可組合性。
真正的去中心化似乎正在讓位於更加務實的方法。
現實的挑戰
2020年3月12日,新冠疫情引發的市場暴跌暴露了DAI等去中心化穩定幣的脆弱性。此後,許多項目轉向使用USDC作爲主要儲備,這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了在Circle和Tether主導的市場中,完全去中心化的困難。同時,像UST這樣的算法穩定幣實驗也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監管環境的收緊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與此同時,機構級穩定幣的興起也削弱了對實驗性方案的興趣。
在這種背景下,Liquity因其智能合約的不可變性和純粹使用以太坊作爲抵押品而脫穎而出。然而,它在可擴展性方面仍然面臨挑戰。
Liquity最近推出的V2版本通過多項升級增強了掛鉤安全性,並在鑄造新穩定幣BOLD時提供了更靈活的利率選擇。但其增長受到了多個因素的限制,包括相對較低的貸款價值比(LTV)和缺乏大規模分發模型。
盡管總鎖定價值(TVL)有限,Liquity及其分叉項目在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仍然佔據重要地位,目前V1和V2版本的總TVL達到3.7億美元。
監管與創新的平衡
最近提出的《Genius法案》可能會爲美國的穩定幣市場帶來更多穩定性和認可度。然而,該法案主要關注由獲得許可和受監管實體發行的傳統、法定支持的穩定幣。
這意味着去中心化、加密抵押或算法穩定幣可能會落入監管灰色地帶或被完全排除在外。
價值主張與分發策略
穩定幣項目正在採取不同的策略來創造價值和擴大市場份額:
這些項目的共同點是,盡管程度不同,它們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中心化特徵。即使是專注於DeFi的項目,也往往由內部團隊進行管理。
新興的區塊鏈生態系統(如MegaETH和HyperEVM)爲穩定幣創新提供了新的機會。一些項目正在探索如何在這些新平台上逐步實現去中心化,同時利用"新奇效應"來吸引用戶。
未來展望
中心化並非完全負面。對於項目來說,它提供了更簡單、可控和可擴展的管理方式,也更容易適應監管要求。
然而,這種趨勢與加密貨幣的原始理念存在衝突。真正的抗審查性和用戶資產所有權仍然是中心化穩定幣難以完全保證的特性。
因此,盡管新興的替代方案很有吸引力,我們也不應忘記最初的穩定幣三難困境:價格穩定性、去中心化和資本效率。在追求創新和市場份額的同時,如何在這三個方面取得平衡將是穩定幣項目面臨的持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