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熱開啓,助力 PUMP 公募上線!
Solana 爆火項目 Pump.Fun($PUMP)現已登入 Gate 平台開啓公開發售!
參與 Gate廣場創作者活動,釋放內容力量,贏取獎勵!
📅 活動時間: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動總獎池:$500 USDT 等值代幣獎勵
✅ 活動一:創作廣場貼文,贏取優質內容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參與方式: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的原創貼文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必須帶上話題標籤: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100
二等獎(2名):$50
三等獎(10名):$10
📋 評選維度:Gate平台相關性、內容質量、互動量(點讚+評論)等綜合指標;參與認購的截圖的截圖、經驗分享優先;
✅ 活動二:發推同步傳播,贏傳播力獎勵
📌 參與方式:在 X(推特)上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使用標籤: #PumpFun # Gate
發布後填寫登記表登記回鏈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獎勵設置:傳播影響力前 10 名用戶,瓜分 $2
美股加密概念股熱潮:Circle暴漲引領新一輪上市融資潮
加密貨幣概念股熱潮:美股市場新趨勢分析
2025年5月19日,某知名交易平台被納入標普500指數,標志着加密貨幣股票正逐步進入主流投資者視野。隨後,穩定幣發行商Circle於6月5日在紐交所上市,IPO定價31美元,截至6月19日股價已漲超600%,引發美股"山寨季"行情。
加密企業股票正成爲一種特殊的"加密熱點":傳統投資者開始關注加密行業企業,而加密圈則將幣股股價變化視爲市場動向指標之一。本文將梳理近期美股加密概念股的熱門標的。
注:本文寫於6月19日,由於中東局勢變化,當前股價可能與文中有所不同。
Circle及穩定幣概念
Circle Internet Group
上市時間:2025年6月 | 交易所:NYSE | 股票代碼:CRCL | 市值:約420億美元
2025年6月5日,"穩定幣第一股"Circle正式登入紐交所,成爲自某知名交易平台以來首家成功IPO的大型加密企業。IPO定價31美元,首日即翻倍,截至6月19日,股價已漲至199.81美元,創下近年來美股IPO三日累計表現新高。
Circle成立於2013年,最初以P2P支付應用切入市場,曾涉足交易所業務但未獲突破。2018年開始轉型穩定幣賽道,聚焦USDC的發行與管理。目前USDC已在多個平台廣泛使用,成爲DeFi與跨境支付中最活躍的穩定幣之一。
在美國GENIUS法案及香港穩定幣監管條例出臺背景下,CRCL暴漲反映了市場對其基本面及穩定幣賽道未來價值的認可。穩定幣正從邊緣工具向核心基礎設施演進,大型金融機構也頻頻釋放發行意圖。
Circle還在全球跨境清算、鏈上結算、政府合作等多個方向拓展應用場景。越來越多企業將USDC作爲SWIFT替代方案,試圖構建更高效透明的資金流動網路。未來CRCL表現不僅是對一家科技公司的估值,更是對新型全球支付體系可能性的定價。
某知名交易平台
上市時間:2021年4月14日 | 交易所:NASDAQ | 市值:約750億美元
該平台成立於2012年,服務超1.2億用戶,覆蓋100多國。支持多種加密資產交易,提供零售和機構服務,管理資產超2000億美元。持有美國多州牌照,在公鏈、基建、支付等領域持續布局。
近期該平台生態多點開花:旗下Layer2網路表現亮眼,DeFi TVL超50億美元;與電商平台合作推出USDC結帳功能;聯手信用卡公司推出加密信用卡;在美國推出合規永續合約,並收購期權交易所布局衍生品。
值得注意的是,該平台實際是Circle上市的最大受益者。USDC由兩家公司於2018年共同推出,2023年相關聯盟解散後,該平台獲得了Circle股權。根據披露,該平台從USDC儲備中獲得一半剩餘收益。
"比特幣儲備"概念
MicroStrategy Incorporated
上市時間:1998年6月 | 交易所:NASDAQ | 股票代碼:MSTR | 市值:約1030億美元
MicroStrategy原本是一家商業智能軟件提供商,表現平平。真正讓其進入主流視野的是其比特幣戰略儲備策略。
自2020年8月起,公司將比特幣作爲主要儲備資產,通過發債等方式不斷加倉。截至2025年中,持有比特幣超50萬枚,佔全球流通量近3%,並承諾"永不賣出"。
這一策略使MSTR成爲美股比特幣概念的"準ETF"標的,爲機構提供間接持有比特幣的渠道。受益於比特幣價格漲,MSTR股價從2020年12美元飆升至360美元以上,漲幅超30倍,與比特幣價格高度正相關。
在比特幣金融化加速、ETF獲批及機構需求增長背景下,MicroStrategy的"BTC本位"戰略已成爲行業風向標。越來越多企業效仿這一模式,通過融資等方式買入比特幣,掀起新一輪"上市公司囤幣潮"。
GameStop Corp.
上市時間:2002年6月 | 交易所:NYSE | 股票代碼:GME | 市值:約105億美元
GameStop是一家跨國電子遊戲零售商,業務覆蓋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澳洲。通過旗下品牌門店及電商平台銷售遊戲主機、軟件和配件,硬件及週邊是主要收入來源。
2025年2月,CEO與MicroStrategy創始人會面,被視爲效仿"囤幣"模式信號。3月宣布將比特幣作爲儲備資產計劃,股價應聲漲12%。5月底確認購入約4710枚比特幣,價值5.13億美元,成爲全球第13大比特幣持有企業。
6月11日,公司公布17.5億美元票據發行計劃,用於比特幣戰略儲備。消息公布後股價出現大幅波動,反映投資者對潛在股份稀釋和比特幣投資策略的擔憂。近日完成22.5億美元可轉債發行,進一步強化比特幣戰略。6月17日收盤價22.99美元,日內微跌1.4%。
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 Corp
上市時間:2021年9月 | 交易所:NASDAQ | 股票代碼:DJT | 市值:約51億美元
該公司專注社交媒體、數字流媒體與技術基礎設施,主打產品致力打造鼓勵言論自由的輿論空間,也是重要的相關概念股。
2025年5月27日,DJT突然宣布啓動25億美元比特幣金庫戰略,將比特幣納入資產儲備。消息刺激比特幣短線拉升1.17%,突破11.2萬美元。DJT股價經歷劇烈波動,盤前漲後短線暴跌近12%,創近期最大單日跌幅。
6月,DJT公布S-3註冊聲明獲批,啓動23億美元股權及可轉債融資,大部分將直接購買比特幣,成爲又一家將比特幣作爲戰略儲備的大型美股上市公司。
其他公司
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將加密資產納入儲備體系,試圖通過"加密儲備+資本市場槓杆"重構估值邏輯。
健身器材制造商Interactive Strength和醫療公司Semler Scientific分別批準500萬美元和1570個比特幣投資計劃。AI公司Genius Group斥資1400萬美元購買153個比特幣。此外,Rumble、Anixa Biosciences和LQR House等多家企業也紛紛加入比特幣投資行列。
"幣股合一"概念
SharpLink Gaming
上市時間:1997年5月 | 交易所:NASDAQ | 股票代碼:SBET | 市值:約6億美元
SharpLink Gaming是一家體育博彩和在線賭場遊戲技術公司,連年虧損。5月27日宣布以6.15美元/股向投資者發售6910萬股,募資4.25億美元購買以太坊作爲儲備資產。
消息公布後,SBET股價單日暴漲650%,三日累計漲17.56倍,最高達120美元。隨後向SEC提交S-3註冊聲明,股價大幅回落,幾乎抹去全部漲幅。SBET短期內經歷了"微策略式"暴漲又暴跌,顯示建立加密貨幣儲備可能不再是股價漲的保證。
DeFi Development Corp
上市時間:2023年7月 | 交易所:NASDAQ | 股票代碼:DFDV | 市值:約4.6億美元
原爲房地產融資公司,2025年4月被前某交易所高管團隊收購後轉型爲Solana財庫公司。4月8日首次購買2858枚SOL,當月股價十倍漲。5月末SOL持有量增至60.9萬枚,價值9700萬美元,股價再度五倍漲。
Trident Digital Tech Holdings
上市時間:2024年9月 | 交易所:NASDAQ | 股票代碼:TDTH | 市值:約1900萬美元
2025年6月宣布計劃籌資5億美元創建大規模XRP儲備,並將XRP整合到數字化轉型服務中。消息公布後,股價從0.45美元跌超50%至0.2美元。
此外,制藥公司Wellgistics Health、能源集團VivoPower International和酒旅集團Webus International也宣布XRP投資計劃,但均遭遇股價下跌,反映XRP等山寨幣尚未獲得主流認可,仍被視爲高風險投資。
SRM Entertainment, Inc.
上市時間:2023年8月 | 交易所:NASDAQ | 股票代碼:SRM | 市值:約1.9億美元
2025年6月16日宣布獲1億美元投資啓動TRON代幣儲備戰略,同時任命TRON創始人爲顧問,並將通過反向並購在納斯達克上市。消息公布後,SRM股價暴漲十倍創新高,市值突破1億美元。
Circle與MicroStrategy的表現讓市場看到穩定幣賽道與"微策略模式"的增長空間,越來越多機構和企業將參與穩定幣賽道,圍繞加密貨幣儲備構建新財務策略。但這種模式能否穿越週期、抵御波動,仍需市場長期檢驗及企業風控能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