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大法案”:美國以穩定幣紓困國債的金融重構實驗

作者:Mask

原標題:美國“美麗大法案”即將通過 擬大力發展穩定幣和推動聯準會降息


一場由36萬億美元國債危機催生的金融實驗,正試圖將加密世界改造成美債的“接盤俠”,而全球貨幣體系已在悄然重塑。

美國國會大廈裏,一項名爲“美麗大法案”的立法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德意志銀行最新報告將其定性爲美國應對天量債務的“賓夕法尼亞計劃”——通過強制穩定幣購買美債,將數字美元納入國家債務融資體系。

這一法案與《GENIUS Act》形成政策組合拳,後者已強制要求所有美元穩定幣必須100%持有現金、美債或銀行存款。標志着對穩定幣監管的根本性轉變。法案要求穩定幣發行機構以1:1美元或高流動性資產(如短期美債)作爲儲備,並禁止算法穩定幣,同時建立聯邦與州級雙軌監管框架。其目標明確:

• 緩解美債壓力:強制穩定幣儲備資產投向美債市場。據美國財政部預測,到2028年全球穩定幣市值將達2萬億美元,其中1.6萬億美元流入美債,爲美國財政赤字提供新融資渠道。

• 鞏固美元霸權:當前95%的穩定幣錨定美元,法案通過“美元→穩定幣→全球支付→美債回流”的閉環,強化美元在數字經濟的“鏈上鑄幣權”。

• 推動降息預期:德銀報告指出,法案通過施壓聯準會降息以降低美債融資成本,同時引導美元走軟提升美國出口競爭力。

美債堰塞湖,穩定幣成政策工具

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已突破36萬億美元,2025年需償還的本金加利息高達9萬億美元。面對這座“債務堰塞湖”,特朗普政府急需開闢融資新通道。而穩定幣,這一曾經遊離在監管邊緣的金融創新,意外成爲白宮的救命稻草。

據波士頓貨幣市場基金研討會傳出的信號,穩定幣正被培育爲美債市場的“新買家”。道富環球投資顧問CEO Yie-Hsin Hung直言:“穩定幣正在爲國債市場創造可觀的新增需求。”

數字說明一切:當前穩定幣總市值2560億美元,其中約80%配置於美國國庫券或回購協議,規模約2000億美元。盡管僅佔美債市場不足2%,但其增速令傳統金融機構側目。

花旗銀行預測,到2030年穩定幣市值將達1.6至3.7萬億美元,屆時發行商持有的美債規模將超1.2萬億美元。這一體量足以躋身美債最大持有者行列。

於是穩定幣成爲美元國際化的新工具,例如USDT、USDC等頭部穩定幣持有近2000億美元美債,相當於美國國債的0.5%;若規模擴至2萬億美元(80%配置美債),持有量將超過任何單一國家。這一機制可能:

• 扭曲金融市場:短期美債需求激增壓低收益率,加劇收益率曲線陡峭化,削弱傳統貨幣政策效力。

• 削弱新興市場資本管制:穩定幣跨境流動繞過傳統銀行體系,削弱匯率幹預能力(如2022年斯裏蘭卡因資本外逃爆發危機)。

法案解剖刀,監管套利的金融工程

“美麗大法案”與《GENIUS Act》構成精密政策組合。後者作爲監管框架,強制穩定幣成爲美債“接盤俠”;前者則提供發行激勵,形成完整閉環。

法案核心設計充滿政治智慧:當用戶用1美元購買穩定幣時,發行商必須用這1美元購買美債。這既滿足合規要求,又實現財政融資目標。Tether作爲最大穩定幣發行商,2024年淨購買331億美元美國國債,躍居全球第七大美債買家。

監管分級制度更顯露扶持寡頭的意圖:市值超100億美元的穩定幣由聯邦直接監管,小玩家則交給州級機構。這種設計加速市場集中化,目前Tether(USDT)和Circle(USDC)已佔據70%以上市場份額。

法案還包含排他性條款:禁止非美元穩定幣在美國流通,除非接受等效監管。這既鞏固美元霸權,又爲特朗普家族支持的USD1穩定幣掃清障礙——該幣種已獲阿布扎比投資公司MGX的20億美元投資承諾。

債務轉嫁鏈,穩定幣的救市使命

2025年下半年,美國國債市場將迎來1萬億美元供給增量。面對這一洪峯,穩定幣發行商被寄予厚望。美國銀行利率策略主管Mark Cabana指出:“如果財政部轉向短債融資,穩定幣帶來的需求增量將爲財長提供政策空間。”

機制設計堪稱精妙:

  • 每發行1美元穩定幣,需購買1美元短期美債,直接創造融資渠道

  • 穩定幣需求增長轉化爲制度性購買力,降低政府融資不確定性

  • 發行商被迫持續增持儲備資產,形成自我強化的需求循環

金融科技公司Paxos投資組合主管Adam Ackermann透露,多家國際頂級銀行正就穩定幣合作展開磋商,詢問“如何在八周內推出穩定幣方案”。行業熱度已達頂峯。

但魔鬼在細節中:穩定幣主要錨定短期美債,對長期美債的供需矛盾無實質幫助。且當前穩定幣規模與美債利息支出相比仍顯微不足道——全球穩定幣總規模2320億美元,而美債年利息超1萬億美元。

美元新霸權,鏈上殖民主義崛起

法案的深層戰略在於美元霸權的數字化升級。全球95%的穩定幣錨定美元,在傳統銀行體系外構建起“影子美元網路”。

東南亞、非洲等地的中小企業通過USDT進行跨境匯款,繞開SWIFT系統,交易成本降低70%以上。這種“非正式美元化”使美元在新興市場加速滲透。

更深遠的影響在於國際清算體系的範式革命:

  • 傳統美元清算依賴SWIFT等銀行間網路

  • 穩定幣以“鏈上美元”形態嵌入各類分布式支付系統

  • 美元結算能力突破傳統金融機構邊界,實現“數字霸權”升級

歐盟顯然意識到威脅。其MiCA法規限制非歐元穩定幣的日常支付功能,並對大規模穩定幣實施發行禁令,歐洲央行正加速推進數字歐元,但進展緩慢。

香港則採取差異化策略:在建立穩定幣牌照制度的同時,計劃推出場外交易和托管服務雙重許可制度。金管局更計劃發布真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操作指引,推動債券、房地產等傳統資產上鏈。

風險傳導網,定時炸彈的倒計時

法案埋下三重結構性風險:

第一重:美債-穩定幣死亡螺旋。若用戶集體贖回USDT,Tether需拋售美債換現金→美債價格暴跌→其他穩定幣儲備貶值→全面崩盤。2022年USDT曾因市場恐慌短暫脫錨,未來類似事件可能因規模擴大而衝擊美債市場。

第二重: 去中心化金融的風險放大。穩定幣流入DeFi生態後,通過流動性挖礦、借貸質押等操作層層槓杆化。Restaking機制使資產在不同協議間反復質押,風險呈幾何級放大。一旦底層資產價值暴跌,可能引發連環爆倉。

第三重:貨幣政策獨立性喪失。德意志銀行報告直指法案將“向聯準會施壓令其降息”。特朗普政府通過穩定幣間接獲得“印鈔權”,可能架空聯準會獨立性——鮑威爾近期已拒絕政治壓力,暗示7月降息無望。

更棘手的是,美國債務與GDP比例已超100%,美債自身信用風險攀升。若美債收益率持續倒掛或出現違約預期,穩定幣的避險屬性將岌岌可危。

全球新棋局,經濟秩序的鏈上重構

面對美國行動,全球正形成三大陣營:

• 替代方案陣營:高通脹國家民衆將穩定幣作爲“避險資產”,削弱本幣流通和央行貨幣政策效力。這些國家可能加速發展本土穩定幣或多邊數字貨幣橋項目,但面臨嚴峻貿易挑戰。

並且國際體系也會發生變革:從單極到“混合架構”,當前改革方案呈現三路徑:

• 極端碎片化:若地緣衝突升級,或形成割裂的美元、歐元、金磚貨幣陣營,全球貿易成本激增。

PayPal首席執行官Alex Chriss指出關鍵瓶頸:“從消費者角度看,目前沒有真正的激勵推動穩定幣普及”。該公司正推出獎勵機制破解 adoption 難題,而XBIT等去中心化交易所則通過智能合約解決信任問題。

德意志銀行報告預測,隨着“美麗大法案”落地,聯準會將被迫降息,美元將顯著走軟。而到2030年,當穩定幣持有1.2萬億美元美債時,全球金融體系或已悄然完成鏈上重構——美元霸權以代碼形式嵌入區塊鏈的每一筆交易,而風險則通過去中心化網路擴散至每個參與者。

技術革新從不是中立的工具,當美元穿上區塊鏈的外衣,舊秩序的博弈正在新戰場上演!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