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加密技術共塑新互聯網生態 引領數字經濟新時代

robot
摘要生成中

AI與加密技術如何改變互聯網的未來?

a16z Growth合夥人David George與a16z crypto合夥人Chris Dixon進行了一場對話,探討了新互聯網的願景,包括加密貨幣、去中心化AI基礎設施等。他們還討論了爲什麼互聯網最初的商業模式正在瓦解,以及新的互聯網如何爲創作者引入全新的商業模式。

a16z Growth合夥人對話a16z crypto合夥⼈:AI與Crypto如何改變互聯網的未來?

技術如何演變

Chris Dixon認爲,技術浪潮往往是成對或三個一起出現的。15年前,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和雲計算是三大趨勢。現在,AI、加密技術和新型硬件(如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和VR)是當前最有趣的三大趨勢。它們也是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

加密技術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互聯網架構方式。很多人一提到加密,就會想到比特幣或meme幣。但對專業人士來說,加密的本質遠不止於此。它與AI有很多交集,其中一種最基礎的結合方式就是用加密架構來構建AI系統。

加密貨幣與AI如何互動

Chris Dixon介紹了一些項目,如Jensen和Story Protocol。Jensen在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計算資源網路,允許用戶提交計算任務,並分配到全球閒置的計算資源上。Story Protocol則是一種註冊知識產權的新方式,創作者可以將作品登記到區塊鏈上,明確版權歸屬。

加密技術的一個核心優勢是可組合性。開源軟件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它允許開發者在已有模塊上組合疊加創新。Story Protocol讓創意內容也能像樂高積木一樣自由組合。

AI是糖霜還是糖?

David George提出了一個比喻:AI到底是"糖霜"還是"糖"?如果AI只是"糖霜",那麼現有的行業巨頭會贏,因爲它們可以在現有產品上簡單地加一個AI聊天機器人。但如果AI是"糖",也就是說它是核心成分,那麼你不能只是把它"加進去",而是需要從零開始構建整個產品。

Chris Dixon認爲,這和克萊頓·克裏斯滕森提出的"顛覆式創新"和"持續性創新"概念是相通的。如果AI只是用來優化現有產品,那它只是"糖霜",對現有企業沒有威脅。但如果AI讓數據存儲和檢索方式徹底改變,那就是"糖",它會顛覆整個行業。

爲工具而來,爲網路而留

Chris Dixon提出了一個經典的用戶增長策略:"先因工具而來,後因網路而留。"AI也可以採用類似的策略,比如AI生成圖片的工具可以作爲一個切入口,但最終形成的應該是一個完整的AI創意社區。

模仿技術與原生技術

新技術的發展通常會經歷兩個階段:模仿階段和原生階段。AI現在還處於擬物化階段,我們看到的AI應用,主要是在替代人工。但真正的AI革命,會出現在AI原生的產品上,比如AI生成的遊戲世界、AI生成的互動內容等。

AI作爲創意基石

Chris Dixon認爲,AI不會取代人類創作,而是會催生出全新的藝術形式,爲人類創造力提供了一個新的畫布。除了創意產業以外,同理可適用於消費、社交網絡等其他領域。

在AI中平衡供需

AI發展的瓶頸很可能不在於技術,而在於人類的適應速度和政策法規的影響。真正的挑戰是如何讓用戶接受AI,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

AI如何改變行業

很多AI的潛在應用都面臨監管障礙。例如,在醫療行業,AI診斷的技術能力已經足夠強,但法規仍然限制其廣泛應用。AI訓練數據的合法性也仍然存在爭議。

互聯網的理想未來是什麼?

Chris Dixon認爲,我們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互聯網最初的願景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但現在互聯網的資金流動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收益集中到了少數幾家科技巨頭手中。如果未來的互聯網完全由少數幾家公司掌控,那麼創新的空間就會被極大壓縮。真正的創新,應該建立在開放的生態之上,而不是被少數幾家公司控制。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孤独锚定师vip
· 3小時前
前瞻思维不错
回復0
地板价观察员vip
· 23小時前
技术革新促进创新
回復0
养老笑看大饼vip
· 23小時前
喝茶看大饼涨跌
回復0
空投民工小张vip
· 07-09 19:56
必须加快去中心化步伐
回復0
airdrop_whisperervip
· 07-09 19:50
赞同开放生态理念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